诗人做藕 红烧还是醋溜?

© Stink
Powered by LOFTER

好几年没有回上海过年了,以前过年的时候,因为家庭很大的缘故,父母双方那边的亲戚都特别多,我爸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上面有三个大哥,最大的大伯伯比他整整大了十几岁,家中还有两个长姐,爷爷还在世的时候,过年是更加热闹的,每年小年夜前一个礼拜,我们家似乎是举行轮流制,一年在上海,也就是我妈妈的故乡过年,下一年去浙江,我爸爸的故乡过,小年夜前,一家三口就会聚集到浙江乡下的老房子附近,这时候各路亲戚也都来了,五六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孩子们,还有各种堂哥堂姐表兄弟们,由于我爸的缘故,我在家里的辈分算长,所以压岁钱自然也收的多些,那时候过年,压岁钱送出去往往还要叠着一份云片糕一起给,叠在一起厚厚的,红红的,甚是好看,可是云片糕在我小时候的记忆力是不大好吃的,以至于压岁钱一收完,糕先扔了,钱收起来藏好,云片糕是雪白的那种,四五张纸叠起来一般厚,口感略干,带着一丝丝的甜味,仿佛在嚼纸片,厕纸

过年最期待的无非是果盆,挨家挨户去拜访亲戚,讨红包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每个亲戚家的果盆,果盆俨然一个小世界,每个亲戚每年的家境,偏好的口味,各种各种都能从果盆的摆放和物品里看出来,基础的花生,瓜子和各种坚果果干是必须的,上海过年的时候果干的种类偏向于蜜渍的水果例如蜜渍金桔,敲扁橄榄,话梅,芒果干香蕉干龙眼蜜枣和柿饼,一般是提早就去第一食品或者来伊份这种零嘴店采购好的,都是我爱吃的,浙江过年果干的品种我记不太清了,应该是大同小异的,除了这种基础垫底的,徐福记,金丝猴,旺旺,上好佳等等牌子的什锦糖果是必不可缺的,玉米软糖-形状如同一个个微型玉米,金灿灿的,入口软糯香甜,话梅糖、黑糖话梅-后者比较好吃,话梅糖有一种只属于它的生津香气,黑糖话梅完美中和了黑糖的甜和话梅的酸,进而融合出一种新的奇妙味道,牛轧糖、花生糖-包裹在灰蓝色方格糖纸里,是朴素的味道,还有各种例如酥糖,大白兔和旺旺的牛奶糖,上好佳的薄荷糖,徐福记的三角小包装水果软糖和棒棒糖,费力罗一开始吃还好,吃到后面越来越没有新意,白色包装的椰子口味和上面布满小颗巧克力球的巧克力味还好吃一点,我挺喜欢怡口莲的,外面的硬糖部分已经满好吃了糖心更有焦糖的甜味,酒心巧克力和那种圆圆的包装的进口巧克力我倒不喜欢,味道蛮奇怪的,也许是小时候的我不太喜欢巧克力的缘故,徐福记的果酱夹心棉花糖绝对是点睛之笔,软软糯糯夹心又超甜的,完全符合我小时候的口味,最常见的似乎是粉色的草莓味和蓝色的蓝莓味,粽子糖也不错,小小的硬硬的,只在很早的时候见过,香蕉软糖和阿尔卑斯硬糖和棒棒糖的香蕉口味完全是香精爆炸,每次吃都感觉这么假怎么会有人买,巨恶心了,阿尔卑斯的双享棒倒是很好吃,很大一个能吃很久,好利园的脆皮鲜奶球,绝对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款,包装很朴素但是真心超好吃的,奶味很浓郁然后是那种虽然你知道是人工的味道但是就是很好吃,瑞士糖和椰子糖也是一个完整果盆的常客

除了果盆,在浙江过年,最期待的还有两样吃的,都是过年的传统食物,第一是乌米饭,我爸老家那边传统产乌米饭,黑色的米,一粒粒油光发亮,上蒸锅一煮,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第一个房子的锅是可以下面添柴烧火的那种锅,一煮,不一会就满屋飘香,拿一点点猪油稍微一拌,为了增加香气和口感,再拌上红糖,刚出锅的尤其好吃,这是因为刚出锅的乌米饭热气腾腾的,红糖一拌上去立刻就融化了,红糖的香甜渗透到每粒米的间隙中去,乌米饭是非常有嚼劲的,配上红糖的甜,乌米饭一般是吃过年夜饭当做结尾的甜食吃,但是就算主菜吃撑了,乌米饭还是能吃上一大碗

第二样是团子,团子估计是只有在当地才能见到的特产,基本上和汤圆差不多,也分甜味和咸味的,咸味的内馅就是新鲜的猪肉,外皮是雪白的,虽然和汤圆一样都是糯米制成的,但口感明显比汤圆要黏,是很容易黏住上鄂的美味,甜味的团子倒是非常值得一提,小时候我并不太喜欢,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倒是非常想吃了,甜味的团子的外皮是绿色的,似乎是加了什么菜的汁液,内馅是由研磨碎的花生颗粒和芝麻粉末混上猪油拌成的,不是很甜,但口感非常丰富,两种团子上锅一蒸,竹子编成的蒸笼混杂着蒸团子的叶子和团子的糯米香,是会让大人们停下谈话,小孩子迫不及待的聚集到厨房的香味,在餐厅围着圆形的八仙桌包团子的时候就是全家聚集团圆的时候,这一点又像极了汤圆


上海过年的食品略有不同,年货就基本上是去第一食品采购了,过年的时候,第一食品仿佛就是人间天堂的样子,各种炒货干货果仁肉铺糖果零食堆在一起,眼花缭乱,是我切身感受到的成语,家里老太太喜欢吃腌渍过的东西,例如敲扁橄榄或者陈皮梅之类的,在她家过年每次这种干货是必备的,美珍香的猪肉脯和肉松卷绝对是过年毕囤的好东西,放在果盆里,不一会就被闲聊着的人群吃完了,上海果盆里的糖果量相对比较少,多了一些略为洋气的种类,燕麦巧克力我无敌喜欢了,超香而且甜,口感是很酥脆的那种,好吃到可以一下子吃巨多,冰糖葫芦小包装绝对是我童年记忆,两颗小小的山楂球串在一根牙签上,糖霜把山楂和芝麻温柔的包裹起来,又脆又甜,小包装的红豆羊羹很好吃,软软的无比甜糯,茯苓夹饼也是必不可少的,果酱加多了有点略腻,加少了又不好吃,是明显的过犹不及的甜食,苔条麻花和五香豆是我外公非常喜欢吃的下酒零食,有时候会屯一些日式的米果:柿种,仙贝,小鱼干之类的,或者是蒜香青豆,这些都偷偷的被我搜刮掉,奥利奥,达能饼干或者其他亲戚朋友送来的糖果巧克力暂且放在一边,城隍庙也是吃小吃的好去处,每年过年临近总是会有庙会,庙会完全把城隍庙变成了小吃一条街,烤麻雀这些我看着太渗人所以不太敢吃,海棠糕倒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一块海棠形状五角甜糕淋上焦糖放在炉子上一烤,焦糖的地方酥脆香甜,甜糕软糯,老虎脚爪没什么味道不太好吃,龙须糖吃多了黏嘴,麦芽糖只是在搅的时候好玩,至于糖人和浇出来的薄薄的糖画也就只是中看不中吃,小时候不太喜欢糖葫芦,觉着山楂太酸,就算裹上糖也是一样,而且会吃的全身黏黏哒哒,糖草莓和糖橘子又太甜,小吃店里的小笼包和生煎锅贴这种平常的早点是不屑吃了,单档双档更是普通的没边,排骨年糕平常就有得吃,那种蟹粉大灌汤包也没什么意思,金华酥饼和龙头烤倒是还不错吃,龙头烤浸满了酱汁撒上芝麻略微烘烤,焦香酥脆,甜蜜蜜的让人直舔嘴唇皮,过年前班级里会开过年晚会,这时候传统老上海人的老师就会去红宝石买奶油小方班会上吃,上面那块腌渍过的樱桃实在是不敢恭维,奶油是很朴实很醇厚的味道,但是我们这帮疯小子那还顾得上吃,每每都是往老师同学身上抹奶油搞得疯疯癫癫脏兮兮的,一次一时兴起全家去了红房子西餐厅吃西餐,点了老上海本帮菜里的海派西餐最经典的几样,罗宋汤-红肠和番茄皮是最好吃的部分,汤汁是稀稀的甜蜜蜜的,炸猪排-这个没得说,裹上辣酱油那真是好吃的不得了,上海用的面包粉比较硬,很细,和日式面包粉比较相近,土豆色拉-中规中矩的家常菜的好吃,还有就是焗生蚝和鹅肝,这两道菜倒是没什么印象了,焗生蚝出国以后我妈总想着用海盐味很重的英国生蚝复原家里的味道,每次都做的不尽人意

说到传统食物,上海留给我的记忆有很多种,四兴汤团-貌似是坐落在四川北路一个小楼层二楼的老店,入口小到咪咪一朵朵,楼梯很昏暗而且很陡,上面坐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还挺好奇小脚老太婆们是怎么颤颤巍巍的爬上楼梯就为那一口鲜糯的,咸汤圆略长,两端有两个角,是猪肉馅的,甜汤圆就是黑阳沙流心馅,里面包裹着的猪油是必不可少的,起到一种提鲜的作用,老人常说,汤圆豆腐是烫心的,这话一点也没错

还有一种传统食物就是崇明糕,很大一块,样子类似小号的磨盘,冷冻的时候是硬梆梆的,切开,放上蒸锅一蒸就可以吃,基本上就是糯米甜糕加上葡萄干果仁,有的还会加红丝绿丝,类似于另一种过年常吃的食物八宝饭,然而这还不是崇明糕最好吃的吃法,头一天剩下来冷掉略微有点硬的崇明糕,第二天早上裹上鸡蛋液撒上一点点的白糖在锅里一炸,一口咬下去,完全是不要魂灵头的那种无敌美味

腌笃鲜也是上海人常吃的一种杂烩汤,主要就是笋干咸肉和各种其他的东西乱炖,根本不用放盐,凭着咸肉本身的味道把鲜味吊出来,笋干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这也是极好吃的了


评论 ( 6 )
热度 ( 2 )